香港佛法中心同學會「心如工畫師」藝術講座(一): 創意與精神生活的實踐
“心如工畫師”藝術講座(一): 創意與精神生活的實踐
(2017週六免費講座 下午12.30-2.30 香港佛法中心同學會主辦; 主持:阮曼華博士)
香港佛法中心同學會旨在推廣佛教及藝術文化活動,使人心安隱向光明,精神生活得以豐裕.
多位本港及國際知名藝術家應邀講解他們創作背後的故事,並介紹獨特的素材運用及探討心靈和物質空間的互為關係.
地點: 香港佛法中心 香港德輔道西410號太平洋廣場28樓
查詢: +852 2673 0001 / enquiries@buddha-dharma.org.hk
登記網址: https://goo.gl/forms/t1WV68Y8vPF5rU6Q2
日期 講者及講題
11/3
何兆基博士(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以雕塑創作為主並輔以行為演示及其他媒介的影像紀錄)
“我身演我心-當行為變成藝術時”
藝術家都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跟別人作精神上的交流.觀賞一件作品多是單向性的個別領受.何兆基會講解多向性的創作即作者丶作品丶和觀者的互為關係.透過作品介紹他讓大家理解到當藝術家跟自己的作品互動時是如何的扣人心弦.
18/3
李慧嫻女士(前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擅長陶瓷雕塑)
“指頭下的生命-不離地的創作”
十根指頭能把一團泥搓拎出茶餐廳的眾生相.被稱為非常本土的藝術家李慧嫻將告訴你她是如何把大家變成作品的對象.那個在油塘地鐵站翹首站着的肥肥泥大媽可就是某人的那副德相.見之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25/3
廖少珍女士(前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講師;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藝術專修科版畫課程策劃兼導師; 弘藝版畫工作室創辦人;擅長版畫)
“意象之美-寓意於筆墨”
廖少珍通過客觀的藝術形象,表現物象的個性和意趣,寓物寄情,而産生美的意象-使人産生無限的聯想及美的享受。借種子和果實寓意無限的 “生命力”;以龜壳及掌紋寓意 “命運”及以金魚寓意 “自在” 等通過石版畫的筆和水墨表現她的意象藝術。
1/4
曾德平先生(前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擅長攝影和混合媒體創作)
“白癡港式生活-內嘈外吵 寂靜決定”
曾德平把生活聽聞丶閱讀心得和朋友留言等片言隻語嵌入畫面中,像把細碎敏銳的感情串連起來,更似把喧囂眾聲變成後現代樂章.他造了一本活生的畫冊共百多頁速寫.或許在他袒然地打開心扉時,一切頓然寂靜.
8/4
洪強博士(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 從事新媒體藝術研究及有關互動軟件藝術研發與應用工作)
“理性與靈性-從科技出發”
洪強相信數碼影像和科技較傳統語言更好的描述尤其是立體的現象.他常向四維度空間探索並讓觀眾享受短暫的丶非邏輯性的五官感受.在充實精神內容方面他漸欲以中國水墨的藝術觀為創作基礎,藉此探究個人在急劇變遷的社會中的靈性修為.
22/4
廖潔連女士(前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擅長書刊丶中文字體設計和繪畫)
“白色的剖白-與字體共舞”
愛書便會買書.廖潔連愛書所以她造書.她愛白色的紙章並能分辨出它們的各種白.她更尊敬和感激每一個印在紙上的字.她的講解會讓我們重新懂得體驗漢字之美,並提升我們對書刊設計的欣賞能力.
29/4
馮浩然先生(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高級專教導師;香港版畫工作室主席; 擅長攝影和版畫)
“雲端光景-等待的樂趣”
馮浩然先會講解如何利用手機捕捉雲端的光景,後談到如何利用上超過百多年歷史的古舊攝影性印曬方法來營造最後圖像,類及等待[意外]所帶來的新挑戰.他視之為樂趣.
6/5
馬桂順博士(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兼任副教授; 擅長寫生和水墨畫)
“寫意在筆前-寫生與意象”
寫生是一種簡單便捷的藝術活動,只需要一張空白的紙,一枝筆和一份興致,便能令人專注投入忘我的漫遊旅程,將個人的情意或思緒貫注在線條或造形的痕跡中。馬桂順跟大家分享個人對寫生與意象的觀念和經驗,包括如何透過寫生培養靜觀、專注與釋放個人情意;他亦會介紹以欣賞簡單的工具和方法來說明看的藝術,及不同主題的探究。
*有關部份藝術家的資料可收聽東華三院[友心情網上電台] 的“真人本色”節目訪問:
http://www.radioicare.org/programme_video.php?id=572
http://www.radioicare.org/programme.php?id=5